powered by CADENAS

Social Share

車禍 (15244 views - Cars & Motorbikes & Trucks & Buse)

車禍,或稱交通事故和肇事,是在道路交通中,牽涉到車在內的一種意外事件,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由於現代運輸機動車輛是必須的,因此車禍在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有機會遇上數次,而且在大部分國家,交通事故幾乎一定會在國民意外死因中,佔有非常前排的順位。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發表報告,指全世界每年約有125萬人死於交通意外。
Go to Article

Explanation by Hotspot Model

車禍

車禍

车辆碰撞
一个涉及两辆车的迎头相撞
分类和外部资源
ICD-10 V89.2V99
ICD-9-CM E810 - E819

車禍,或稱交通事故肇事,是在道路交通中,牽涉到在內的一種意外事件,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由於現代運輸機動車輛是必須的,因此車禍在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有機會遇上數次,而且在大部分國家,交通事故幾乎一定會在國民意外死因中,佔有非常前排的順位。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發表報告,指全世界每年約有125萬人死於交通意外。[1]

可能导致車禍的因素

人為因素:
  • 駕駛未遵守交通規則、交通號誌(闯红灯、闯平交道)或現場交管人員指揮[2]
  • 超速、超載、不當超車、未保持安全距離
  • 酒後駕駛(酒驾)、吸食毒品后驾驶(毒驾)[3]、藥後駕駛
  • 魯莽駕駛(如高速倒車等)、危險駕駛(如蛇行駕駛、無故緊急煞車等)
  • 無照駕駛
  • 帶有各種疾病駕駛
  • 逼車、挑釁其他車輛
  • 新手上路、驾驶误操作(如錯把剎車油門等)
  • 自殺、仇殺或刻意造成傷害
  • 現場交管人員指揮錯誤
  • 睡眠不足、疲勞駕駛
  • 偷車或非法被追捕
車輛因素:
  • 機械故障(爆胎、車輛暴衝、煞車故障)
  • 非法改裝車輛
  • 車輛零、部件老舊
路況因素:
環境因素:

車禍研究與統計

WHO統計,2005年的每十萬人車禍死亡率,台灣為20.8人,美國為14.6人,日本7人。

交通事故鑑定程序的其中一環為依照車輛所碰撞的位置、碰撞時地點、行車方向及車輛種類等,歸納出肇事之原因,配合相關道路交通法規,推斷事故的責任歸屬。其中,路權歸屬可依碰撞型態以作界定。一般車輛肇事可分為對撞型態(碰撞角度介於180度與135度之間)事故、角撞型態(碰撞角度介於135度與45度之間)事故、側撞型態(碰撞角度介於45度與0度之間)事故及追撞型態(碰撞角度幾近於0度)事故[5]

預防及改善措施

人車分隔
改善車輛設計
路況管制或提示
確保路面品質

車禍的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
  • 故意犯(故意致人於死、故意致人於傷、故意毀損車輛、對於無自救能力之人或肇事後之遺棄、服用酒精或藥物後不能安全駕駛)
  • 過失犯(過失致死、業務過失致死、過失傷害、業務過失傷害)
民事責任
  • 傷害事故(醫療費用、停止工作或停業時所減少之收入損失、因車禍所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費用、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器物之毀損、慰撫金)
  • 死亡事故(殯葬費用、生前支出之醫藥費用及停業損失、扶養費、器物之毀損、慰撫金)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世卫组织称全球每年有125万人命丧交通意外. 中新網. 2015-10-20. 
  2. ^ 一手video. 实拍爷爷骑车送孙女上学 闯红灯被当场撞飞 - 新闻详情 - 买车网. www.maiche.com (1) (买车网). 秒拍. 2017年3月29日 [2017-03-29] (英语). 
  3. ^ 毒驾后发生事故 逃逸后行政拘留
  4. ^ WHO Disease and injury country estimat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2009-11-11]. 
  5. ^ 陳高村、廖信智. 事故鑑定準則之研擬與探討 (PDF). 九十年國際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 2001 [2011-04-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1-25).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車禍",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Cars & Motorbikes & Trucks

Car, Truck,MotorBike, Bicycle, Engine, R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