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CADENAS

Social Share

獨角仙 (16186 views - Insects)

獨角仙(學名:Allomyrina dichotomus),中國大陸又稱為雙叉犀金龜,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金龜子科甲蟲,雄性成蟲的頭部長有一支兩邊對稱、雙分叉的巨型觭角。主要分佈在日本本州以南、臺灣、華中、華南及朝鮮半島等地,屬於常見品種。是最具代表性的兜蟲之一。
Go to Article

Explanation by Hotspot Model

獨角仙

獨角仙

獨角仙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3.0 (Gombe(talk / Contributions) at the Japanese Wikipedia).

 
獨角仙

獨角仙成蟲,有角為雄性,無角為雌性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科: 金龜子科 Scarabaeidae
亞科: 兜蟲亞科 Dynastinae
屬: 叉犀金龜屬 Allomyrina
種: 雙叉犀金龜 A. dichotoma
亞種: 內文
二名法
Allomyrina dichotoma
Linnaeus, 1771
異名
  • Trypoxylus dichotomus (Linnaeus, 1771)
  • Allomyrina dichotomus

獨角仙學名Allomyrina dichotomus),中國大陸又稱為雙叉犀金龜[1][2][3],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金龜子科甲蟲,雄性成蟲的頭部長有一支兩邊對稱、雙分叉的巨型觭角。主要分佈在日本本州以南、臺灣華中華南朝鮮半島等地,屬於常見品種。是最具代表性的兜蟲之一。

名稱

因為其代表性,在日語中,獨角仙(カブトムシ)幾乎是兜蟲的同意詞,所有兜蟲亞科的甲蟲,均被稱為「獨角e仙/兜蟲」,例如在日本的亞種獨角仙(學名:Allomyrina d. septentrionalisTrypoxylus d. septentrionalis),日語是「ヤマト(大和)カブト(兜)」;姬兜蟲(學名:Xylotrupes gideon)被稱為「ヒメ(姫)カブト(兜)」。受到日本的影響,臺灣對其他兜蟲的稱呼,也非正式地泛稱為獨角仙,但在其他華文使用地區,這樣的泛稱並不常見。

學名 TrypoxylusAllomyrina 的同物異名,主要在日本使用,亦有學者倡議分為亞屬

生態

獨角仙是完全變態昆蟲,即經歷幼蟲(分為三齡) - 成蟲四個階段。

交配受精後的母蟲,會在泥土中產下20-30個白色球體狀,直徑約2至3毫米的卵,約數天後,會漲大至4-5毫米,約兩周後便會孵化。

幼蟲

幼蟲共分為三齡,其間共約八至十個月,頭部只會在脫皮後變大,而身體卻會不斷長大,一齡至三齡,以重量計,可增大一百倍。典型的金龜子幼蟲螬蠐形,身體乳白色,頭部則為褐色。攝食腐質土、堆肥(一種有機土,通常是腐爛的落葉形成的)。幼蟲棲息於地底下,母雞常常翻土啄食,在臺灣被稱為雞母蟲

卵孵化後即為一齡幼蟲,身體乾透後會把孵殼吃掉,體長約7-8毫米,頭幅直徑約3毫米,以大顎幫助挖掘和夾碎腐質物進食,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捲起來保護脆弱的腹部。大約12天後體長長了一倍,便開始停止活動並進行第一次脫皮,隨後轉為二齡幼蟲。

二齡幼蟲頭幅約6毫米,20天後體長開始第二次脫皮轉為三齡幼蟲。

三齡幼蟲頭幅長至10毫米,這是獨角仙生命周期中最長的階段,約八至九個月,而成蟲也只有二至三個月壽命。經過漫長的各天,大約四至六月份,三齡幼蟲開始停止進食,並以分泌物及糞便混和腐土建造地下蛹室,蛹室建成後,終齡幼蟲便會進入前蛹期,身體開始轉為淡黃及發脹。

前蛹期約為期10天,第三次脫皮後轉為蛹,稱為化蛹。由最初奶白色,乾透便轉為金黃色且越來越深。雄蛹已長出明顯的頭角,此時單從外表就很容易分出性別,蛹期大約三到四星期,蛹已變成深棕色。

成蟲

獨角仙由背部開始破蛹而出,稱為羽化,剛羽化的成蟲身體是軟軟的,背部的鞘翅仍是較淺色,而翅膀會逐漸收入鞘翅。成蟲會留在地下蛹室大約兩個星期,稱為蟄伏,然後身體及鞘羽完全堅固硬化後,成蟲便會翻開泥土,爬出地面。雄性獨角仙不含觭角體長約4-6公分,雌性則沒有角,約有3.5-5公分。獨角仙雄蟲能拉動比自己重10倍的東西。獨角仙成蟲有趨光性,喜愛吸食樹液,尤其是光臘樹(別稱白雞油)的樹液。雄性獨角仙為了爭奪配偶、食物及地盤等原因,會進行攻擊,如果遇同類的雄性,經常以觭角互相攻擊,插到對方的腹部下面,然後猛烈地把對方剷飛。

野外的獨角仙成蟲約可生存約1至2個月。獨角仙交配季是在每年的6至8月底,深秋時在野外偶可見到尚存的雌性成蟲。而人工飼養的獨角仙壽命可長達3個月或以上,一般以水果或昆蟲果凍餵飼。

亞種

參見

參考來源

文獻
引用
  1. ^ 1.0 1.1 Allomyrina dichotoma (Kono, 1931) 獨角仙.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數位典藏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6-03-01]. ;2015-10-01日之前的前端介面舊版:Allomyrina dichotoma (Kono, 1931) 獨角仙.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數位典藏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6-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2). 標本
  2. ^ 2.0 2.1 學名:Allomyrina dichotoma (Kono, 1931) 中文名:獨角仙.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2016-03-01]. 
  3. ^ 3.0 3.1 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昆蟲典藏知識單元.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6-03-01]. [ .wav]、標本01[1]標本02
  4. ^ 独角仙 Allomyrina dichotoma subsp. tunobosonis Kono, 1931.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6-03-01] (中文(繁体)‎). 

延伸閱讀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獨角仙",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Insects

3D data - 3D model - 3D library - beetle bug ins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