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3D CAD supplier models have been moved to 3Dfindit.com, the new visual search engine for 3D CAD, CAE & BIM models.
You can log in there with your existing account of this site.
The content remains free of charge.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3.0 (BreakdownDiode).
本条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此條目是對應維基百科的高品質條目。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
設計者 | 李察·加菲 |
---|---|
發行商 | 威世智 |
玩家數目 | 2人以上 |
適用年齡 | 13歲以上 |
運氣成分 | 少許 |
《万智牌游戏》(英语:Magic: The Gathering,簡稱:MTG)是一种集換式卡牌遊戲,设计者为李察·加菲(Richard Channing Garfield),由威世智公司(Wizards of the Coast)出品,第一个系列出版于1993年。在进行游戏时,双方各用一套卡牌进行,也可以三人或四人以上进行游戏。根据威世智公司的说明,万智牌游戏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拥有超过600万名的玩家,迄今为止已有超过一万种不同的卡牌被印刷。
目前,万智牌在中國大陸的代理由上海瑞俊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的万智牌事务部负责,在台湾2005年以前由尖端出版代理、2005年後則由威世智公司直營,其官方網站已閉站,現在主要的資訊發送依靠facebook的Magic: The Gathering專頁。
万智牌於2002年推出線上版《魔法風雲會Online》 (MTGO) ,目前只有英文版。
进行游戏(在万智牌语言中被称为对战)的双方必须有各自的一副牌的组合(称作套牌,它的组成受到一些规则的限制)。在对战开始的时候双方各有20点生命(一种计分方式)。游戏的目标是用手中的卡牌设法将对方的“生命”降至0或以下,或迫使对手牌庫沒有牌可抽,或當玩家累積10個以上的中毒指示物,或利用特殊咒语使其输掉此盘游戏。
套牌的组成规则包括:
遊戲進行步驟為:
第五版以前的規則為
從第六版開始,使用堆疊的概念來進行遊戲(越後施放的魔法或異能越快結算)。
一张万智牌卡牌通常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在万智牌中,总共有五种颜色,他们分别是:白(W)、蓝(U)、黑(B)、红(R)、绿(G)。每種颜色和其相鄰的顏色互為友好色,不相鄰的顏色互為敵對色。擁有一種以上顏色的牌属于“多色”,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牌属于“无色”。(“无色”不属于任一颜色。)
代表物:結界、生物(正負面)、神器
表生物異能:先攻、繫命、警戒
在T1.0、T1.5的禁限牌中,藍色+無色就佔了大半~通通拿來組一副牌就可以用了。
「深藍」一出即顯示:純藍色可以把無色當魔法力源,可以跳過魔法力限制用手牌控場,更可以用抽濾牌當凶器,直接讓對手投降。
代表物:神器、地牌、瞬間、巫術
代表生物異能:飛行
這個對所有事物都帶負面的顏色可以破壞、棄牌、去除、扣血,但同時可以抽濾牌、找牌、加血、再利用、產生魔法力。就如同與惡魔的交涉:只要付出代價,他可以完成你要 的。
代表物:生物(負面)、巫術 代表生物異能:恐懼(現在大多以威嚇替代)、死触
代表物:地牌(負面)、神器(正負面)、生物(負面)、巫術 代表生物異能:敏捷
代表物:地牌(正負面)、神器(負面)、生物 代表生物異能:踐踏、延勢
按每张卡牌在游戏中的用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他们各自还具有不同的“副类别”,有部分會有超類別(傳奇,基本,部族)或複合類別(如神器生物,結界生物)。
以上这五种类别的牌,统称为“永久物牌”,因为他们使用后会停留在场上,与“用完即丢”的下面两种类别的牌不同。所有的永久物牌都只能在自己的回合中使用。
11普通牌-3非普通牌-1稀有牌(或秘稀牌)的稀有比例並沒有明文規定,如:摩登大师的比例為10普通牌(沒有基本地)-3非普通牌-1稀有牌(或秘稀牌)-1閃卡,依尼翠和黑影籠罩的補充包有一定比例沒有基本地牌而有一張雙面卡列表卡。
在15张一包的补充包中或75张(含30张基本地)的比赛用牌中,有时会有以1:70比例插入的“特卡”,俗称“闪卡”。闪卡较之稀有牌更为稀少,更富有收藏价值之外。自从闪卡出现后,DCI举办的各类比赛的纪念牌便都以闪卡发放。
第一张真正广泛流传的闪卡应该算是在1998年9月26日举行的《克撒传》售前现开赛中作为参赛纪念送出的《闪电龙》。而更多的闪卡则是在随后发行(98年10月)的《远古遗产》中随机插送。此时中文版本的,万智牌闪卡并未出现,在补充包中随机插入的是英文版本的闪卡。
第一个具有中文闪卡的系列是《宿敌》,于2000年发行。之前的版本——《天命之战,1999》,《玛凯迪亚,1999》插入的都是英文版本的闪卡。
第一个具有简体中文闪卡的系列是《时空转移》,于2002年发行。
万智牌一开始的几个版本——Alpha,Beta和Unlimited——都是仅有英文版的存在。到Revised Edition后才出现了意大利文、德文和法文的版本。而中文版的万智牌,是直到第四版才有。中文版的第四版是繁体字的版本,在台湾、香港等地区销售。中文的万智牌第四版包含了370张不同的卡牌[2],于1996年出版。而第一个中文的专家级系列是《憧憬(Visions)》,是Mirage环境的第一个子系列,包含167张不同卡牌,于1997年推出。随后的《第五版》(1997年)、《暴风雨(Tempest)》(1997年)、《天罗城塞(Stronghold)》(1998年)、《出瑞斯记(Exodus)》(1998年)也有繁体中文版的同步推出。
在1998年的时候,中国大陆也开始出现了万智牌。第一个具有简体字版本的万智牌系列“核心系列”是《第五版》,由于这个第五版推出的时间较其他语言版本晚了将近1年,所以简体中文版的第五版牌有与其他版本不同的地方:1.其他语言版本(包括繁体中文)的《第五版》有449张卡牌,而简体中文版只有350张[3]。2.其他语言版本的卡牌中并没有出现系列符号,而简体中文版的卡牌上出现了系列标志——罗马数字V[4]。这些都应该是出于为了与当时推出的其他系列一致卡牌外观和结构相一致的考虑。
1999年,《克撒传》发售。《克撒传》是第一个既有繁体中文、又有简体中文,且两者卡牌数目相同的系列。但是,《克撒传》的后续两个小系列《远古遗产》和《天命之战》以及在接下来的一个环境——玛凱迪亚环境(包含《玛凱迪亚》、《宿敌》和《预言》三个系列)中又仅有繁体中文卡牌的出版。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当时大陆万智牌代理的更迭所导致的。
简体字的万智牌重新出现是在2000年,玛凱迪亚接下来的大战役环境中。2000年10月3日,《大战役》的商品在全世界同时被摆上了货架,这次是简体中文卡牌第一次全世界同步发行。大战役环境的全部三个系列(《大战役》、《时空转移》和《启示录》)都有简体中文版的推出,从此,简体中文卡牌的出版开始与世界同步。
在接下来的两个环境——奥德赛环境和石破天惊环境中,简中和繁中卡牌的出版一直正常。但这种情况仅维持到了秘罗地环境的第一个系列《秘罗地》,从秘罗地环境的第二个系列《玄铁》开始,威世智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停止了滯銷的繁体中文卡牌的出版工作。当时停印繁體的決定曾激起繁体中文卡牌使用者极大的不满。从《玄铁》系列开始,简体中文成为万智牌游戏當時唯一的中文版本。直至2010年7月,於《核心系列2011》開始重新推出繁體中文版本至今。
在出版的简体中文卡牌中,这些卡牌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插画。由于每张万智卡牌都有一幅插画,而根据威世智公司的说法:“中国政府对中国境内的媒体具有严格的控制及审查,万智卡牌也不例外,除了描绘性及暴力的插画外,人体骷髅的描绘也不允许出现在卡牌上。”[5],所以在描绘“不死”生物以及骷髅时,在简体中文卡牌上都会有所修改,甚至替换。[6]
根据版本中是否会出现新的卡牌,可以将万智牌游戏中所出版过的系列分成两类:核心系列和延伸系列。所有的万智牌延伸系列,以及所有第六版(含第六版,简体中文则是从第五版开始)以后的核心系列,都有了一个系列符號來说明该牌出现的版本。系列符号通常被印刷在万智牌卡牌靠右的位置,插画下方,文字叙述框上方。
系列推出前會有預覧活動,官方會在官網或非官方的MTG網站上公佈該系列的牌張,大系列會在1個月前進行預覧,小系列會在3個星期前進行預覧。
另外,每一个核心系列中包含5种基本地牌,现在的每张基本地牌都会有4种不同的图画。
目前,万智牌的核心系列有:
目前,万智牌出版过,或即将出版的延伸系列有:
盒裝系列是威世智為配合歐美國家贈送聖誕禮物的習俗,在歲末推出的特殊禮盒系列,以供餽贈親友或自用。其中的牌來自各個不同系列,並且附上精美的解說手冊,讓讀者能對此遊戲的歷史有更多認識。
目前万智牌已出版的盒裝系列有:
鸡飞版(Un-)系列是針對休閒玩家所設計,提供許多嚴肅競賽中無法享受的樂趣。這些牌之牌框均為銀色,除了基本地之外,均不可在比賽中使用。
而雞飛版本身異常精緻的雞飛基本地則也是雞飛版的特色...版本內唯一兼具雞飛、收藏、實用的牌
雞飛系列主要針對幾個點進行惡搞: 牌的長相:版本內標準就是突出圖片框格,不用說畫歪或者側放 使用牌的方式:用撕的、丟的、貼額頭...。
牌的效力範圍:可以請飲料、打到隔壁桌、用手碰到就觸發、...。
牌的超強異能:很多人夢寐以求、希望大會在正規版本出來的牌,有時也會在這邊出現。
牌的好用度:絕大多數是「雞肋」不能形容的(只是很好笑),另外的則是你會想在正規戰放4張正編。
牌上面的類型:魔法力標誌、畫家...
目前万智牌已出版的鸡飛版系列有:
繼2004年後,2006年補出版了驟霜(十年前冰雪系列的第三系列,在此確定家鄉屬於獨立環境,不屬於冰雪環境)。
2008年則是重新調整張數後,將出現特殊的兩個短環境。
重印系列中并不包含任何新牌,而仅仅是重新发行过去曾出版过的卡牌(部分卡牌会更换插画或改变叙述使之规范)。目前万智牌发行过的重印系列有以下几个。
娱乐赛制系列是指并非针对构筑赛制推出的卡牌系列。除Conspiracy(诡局)外,其他系列均以预组的方式发行。包含如下几个系列:
对决系列包含预组的两套套牌,且均为重印牌。包括以下系列:
虽然万智牌的中文化工作組只有一个,而不是存在“简中翻译组”或“繁中翻译组”这样的状况,但由于地区语言使用特色及其他原因,造成简体中文版的卡牌和繁体中文的卡牌曾在某些单词上的译名有所不同(如今已逐渐靠拢)。下面列举几例:
英文原文 | 简中译名 | 繁中译名 |
---|---|---|
Draw (a card) |
抓(一张牌) |
抽(一张牌) |
Elf |
妖精 | |
Game |
对战 |
遊戲 |
Goblin |
鬼怪 | |
Mana |
法术力 |
魔法力 |
Player |
牌手 |
玩家 |
Spirit |
精怪 |
精靈 |
Sorcery(卡牌种类) |
法术 |
巫術 |
Vampire |
(大战役以前)凡派尔 |
|
Wizard |
法术师 |
|
Zombie |
灵俑 |
另注:只要是翻译过来会出现“魔法”的词,如Magic、Mana(魔法力)、Wizard(魔法師)等等,简中牌上的文字大多会变为“法术”。
本遊戲的魅力之一,便是其獨創的世界觀與豐富的背景故事,使玩家在享受遊戲之餘,也能從另一層面感受遊戲的深度。這一點是許多試圖模仿的後繼遊戲都無法作到的。 最早的故事是以克撒與米斯拉兩位兄弟的爭戰為主軸,並且爾後的每個系列或環境都有獨特的世界設定、登場人物與背景故事。
威世智公司所設立的組織~DCI(英语:Duelists' Convocation International)每年都會在不同的城市舉辦許多比賽,藉以鼓勵遊戲好手投注心力、鑽研技藝。
最初名字為DC(英语:Duelists' Convocation),於1993年成立,但在1994年8月19日才正式開始舉辦MTG賽事。
世界冠軍賽(英语:World Championship)採邀請制,是最高等級的比賽。除了在各國的國家冠軍賽中產生的國家代表隊與候補選手外,積分排名較高的玩家也可獲邀參加世界冠軍賽。
此賽事是MTG全年獎金最高的一場比賽,2014年的冠軍獎金達到USD$50,000,總獎金一共有USD$150,000。[12]
歷年來世界冠軍的得主與套牌內容可以参考:Magic:_The_Gathering_World Championship(英语:Magic: The Gathering World Championship)
大部分的國家冠軍賽(英语:National Championship)採邀請制,少部分國家則採公開賽。只有該國公民,或是自當年1月1號起開始在該國居住的玩家,才具有該年國家冠軍賽的參賽資格。除了在各地舉行之國冠資格系列賽中獲得資格的選手外,積分排名較高的玩家也可獲邀參加國家冠軍賽。優勝者除了獎金之外,也能受邀參加世界冠軍賽。
另外,DCI所定義的國家並非以主權劃分。舉例來說,英格蘭、蘇格蘭與威爾斯皆屬於英國,但這三個地區的國家冠軍賽均各別舉行,在世界冠軍賽會場中也是三個不同的隊伍。
可分為地區冠軍賽(英语:Regioinal Championship)與國家冠軍賽資格賽(英语:National Qualifier)兩種,為公開賽。只有該國公民,或是自當年1月1號起開始在該國居住的玩家,才具有該年國家資格系列賽的參賽資格。優勝者能受邀參加該國的國家冠軍賽。
專業賽(英语:Pro Tour)採邀請制,是一系列高等級的高額獎金國際比賽。除了在各地舉行之專業賽資格賽中獲得資格的選手外,積分排名較高的玩家也可獲邀參加專業賽。優勝者除了獎金之外,也能受邀參加下一次的專業賽。
專業賽資格賽(英语:Qualifier Tournament)為公開賽。優勝者能受邀參加所對應的專業賽,並且可獲得獎金或是參加該場專業賽的來回機票(現在只能選擇參加該場專業賽的來回機票)。
大獎賽(英语:Grand Prix)為公開賽,是介於專業賽與資格賽之間的高等級比賽,並提供獎金。選手可事先在各地舉行之大獎賽預選賽中獲取大獎賽的自動晉級,並且積分排名較高的玩家也可獲取自動晉級。
大獎賽預選賽(英语:Grand Prix Trial)為公開賽,提供所對應的大獎賽之自動晉級。
限制赛(英语:Limited):玩家不需要在賽前準備自己的牌組,而是以現場獲得的隨機卡片,來自未開封的比賽專用盒或數包補充包,在規定時間內當場構築牌組進行遊戲。參加遊戲的牌組最少要有四十張牌,其餘剩下的牌都可以當作備牌。牌組中同名牌可超過四張,基本地牌不限數量且一般由主辦方額外提供。遊戲主要考驗玩家的臨場反應與運氣。主要有三種玩法:
構築賽(英语:Constructed Variant):必須事先按套牌组成规则,组成套牌进行游戏,套牌數必須為至少六十張(但上不封顶),備牌至多为十五張,除基本地牌外,同名牌不可超過四張(部分牌面注明不受此规则限制的牌除外)。
依可供选用牌的範圍分为[13]:
特殊規則的:
每種赛制都有獨立的禁牌表(英语:banned list),[1]其中Extended和Standard會隨著新環境發售有系列替換,詳細如下:
Vintage是目前魔法風雲會能選用的牌最多的賽制,允許使用从万智牌发售以来的所有牌。除禁牌表外,還有一份限用一張表。(英语:restricted list )。[14]
Legacy的範圍與Vintage相同,但禁牌較多而且沒有限用一張牌表。[15]
Modern只能使用包括密羅地環境與第八版核心系列以後發售的牌。
Extended的範圍大致上是四年內出的環境與核心系列[16][註 2]。威世智從2013年10月8號停掉了此賽制[17]。
Standard只能用最新的兩個環境與最新的核心系列,為目前最流行的賽制。但是約在2008年五月到2009年十月卻例外的包含三個環境,這是因為洛溫環境與暗影荒原環境為較小的環境。
Block只可選用指定的某個環境,通常包含一个大系列及所附属的两个小系列。
双头巨人是DCI近年推广的比赛方式。这种比赛有4个人参与,每两个人组成一队,各組出1副套牌,共用生命值30 點生命,成为一个双头巨人进行游戏。(万智牌规则810)
皇帝赛制是一种团队赛制,每个团队由3名选手组成,其中一人充当皇帝,其他选手则充当将军。该赛制下皇帝牌手的胜负直接决定整个团队的胜负。(万智牌规则809)
娱乐赛(英语:Casual Variants):同样需要事先按照一定规则构筑套牌,但套牌张数与构筑规则不尽相同。由威世智公司推广的娱乐赛制有以下几种:
这些赛制的构筑规则为:
时空行走赛制的套牌构筑与普通构筑相同,但额外加入多重宇宙牌等规则,使游戏有更多变数(万智牌规则901)。由于是没有正式比赛的娱乐赛制,没有牌池范围或是禁牌表的限制。官方目前共出品了Planechase和Planechase 2012两个系列共八套预组套牌,及80张多重宇宙牌。
先锋牌的构筑规则同样与构筑赛相同,但加入先锋牌,对牌手的起始条件或游戏进程加以干预。(万智牌规则902)
指挥官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娱乐赛制。该赛制的构筑规则为,每套牌必须由刚好100张牌组成,每张牌最多放一张(但基本地除外),且其中必须有一张传奇生物作为“指挥官”,指挥官的颜色决定了套牌中其他牌的颜色范围,这些牌不能包含指挥官生物所没有的色组。每位牌手的起始生命为30点。除正常的胜利模式外,若任一牌手受到来自某一指挥官的21点或更多伤害,他也将输掉这场游戏。(万智牌规则903)
暴政模式则是由3名牌手结为团队,对付1名“魔王”牌手的模式。加入暴政牌来帮助魔王牌手对付讨伐他的团队。(万智牌规则904)
同樣像構築賽套牌必須先組好,若無特別提起,套牌组成规则也相同。其中一些玩法如Singleton、Tribal Wars、Prismatic、Vanguard、Pauper在萬智牌的線上遊戲MO也被採用。
構築自己的套牌,是萬智牌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多數的牌組依勝利途徑區分,主類分為強攻型(英语:Aggro)、控制型(英语:Control)、組合技型(英语:Combo):
召喚相對多量的低魔法力費用的生物,在最短的回合內削減對方的生命值獲勝。
使用相對多量的永久物清除牌張來獲取手牌張數的優勢,在對手沒有足量永久物與手牌數造成威脅的場面下,召喚難以清除的永久物(如:終結對局的旗艦生物)獲勝。
使用某幾張關鍵的牌產生組合型優勢,達到無限迴圈而產生出極大量的永久物或咒語,或直接符合特定牌上的獲勝條件,而能直接獲勝。
在牌的數量越來越多的情況之下,套牌類型的界線逐漸模糊化,不過仍以用來做為基本的區分條件。
例如:
|title=
为空 (帮助)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万智牌",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3d,model,playground,board games,computer,strategy,thinkt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