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3D CAD supplier models have been moved to 3Dfindit.com, the new visual search engine for 3D CAD, CAE & BIM models.
You can log in there with your existing account of this site.
The content remains free of charge.
F-35“閃電II” F-35 Lightning II | |
---|---|
美國空軍F-35A | |
概觀 | |
類型 | 第五代隱形多用途戰鬥機 |
乘員 | 1人 |
首飛 | 2006年12月15日 |
服役 |
2015年7月31日(海军陆战队F-35B)[1][2] 2016年8月2日(空军F-35A)[2] 2018年(海军F-35C)[2] |
生產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
產量 | 200架(截至2017年1月)[3][4] |
單位造價 |
F-35A:1.1億美元 [5] F-35B:1.31億美元 [5] F-35C:1.29億美元 [5] |
主要用戶 |
美國空軍[6]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海军 英国皇家空军 英国皇家海軍 澳洲皇家空軍 日本航空自衛隊 以色列空軍 |
技术数据 | |
長度 |
A型:15.4米 B型:15.4米 C型:15.5米 |
翼展 |
A型:10.7米 B型:10.7米 C型:13.1米 |
高度 |
A型:4.33米 B型:4.33米 C型:4.54米 |
翼面積 |
A型:42.7平方米 B型:42.7平方米 C型:62.1平方米 |
空重 |
A型:13200公斤(29,098磅) B型:14700公斤(32,300磅) C型:15800公斤(34,800磅) |
正常起飛重量 |
A型:22470公斤(49,540磅) B型:21770公斤(47,996磅) C型:25900公斤(57,094磅)[7][8] |
最大起飛重量 |
A型:31800公斤(70,000磅) B型:27200公斤(60,000磅) C型:31800公斤(70,000磅) |
推力 |
125千牛頓(淨推力) 191千牛頓(後燃器開啟) |
最大燃油量 |
A型:8,390公斤(18,498磅) B型:6,045公斤(13,326磅) C型:8,900公斤(19,624磅)[9] |
性能數據 | |
最大速度 | (1.6馬赫以上)1,930公里/小時(1,040海浬、1,200哩) |
最大升限 | 18,300公尺(60,000呎) |
最大航程 |
A型:大於2,220公里(1,200海浬) B型:大於1,670公里(900海浬) C型:大於2,220公里(1,360海浬) |
作戰半徑 |
A型:1,160公里(625海浬,無空中加油) B型:865公里(467海浬) C型:1,170公里(630海浬)[10] |
翼負荷 | 526公斤/平方公尺(107.7磅/平方呎) |
推重比 |
A型:0.87 B型:0.9 C型:0.75 |
最大過載 | 9.0 G |
武器装备 | |
機炮 | 1具GAU-22/A平衡者機砲 25毫米機炮 |
飛彈 |
空对空导弹: AIM-120“AMRAAM”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IM-9X“超级响尾蛇” AIM-132“ASRAAM”先进近距离空对空导弹、欧洲“流星”导弹 空对地导弹:「JASSM」联合空對地遠距攻擊飛彈、小直径炸弹 风偏修正弹药洒布器(英语:Wind Corrected Munitions Dispenser)、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 |
炸彈 | “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SOW」联合遠距攻擊武器、B61戰術核子彈 |
F-35閃電II式(英语:F-35 Lightning II)是一款由美国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设计及生产的单座单发动机三軍通用多用途戰機,也是F-22的低階輔助機種,2011年7月14日,首架F-35A正式交付美国空军開始服役。開發廠商洛克希德·馬丁以X-35實驗機競標聯合攻擊戰鬥機計畫(JSF)並獲選成為續存設計,進而開發出F-35。此機種主要用於密接支援、目标轰炸、防空截击等多种任务,並因此發展出3种主要的衍生版本,包括采用传统跑道起降的F-35A,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机种F-35B,與作為航空母舰舰载机的F-35C。
F-35属于具有匿蹤設計的第五代戰鬥機,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具備有限的類超音速巡航能力。[11] F-35將是美國和其盟國在21世紀的空戰主力,美国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總共將裝備2,443架[12],取代F-16系列、A-10攻擊機、F/A-18系列、AV-8B等,其他共同聯合研發國家則裝備710架。英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挪威、丹麦、土耳其、以色列等均参与研发并可能装备。[13][14][15][16][17][18]
F-35外型像似F-22猛禽戰鬥機的單引擎缩小版,而且它的確從中吸取了一些元素。F-35B的「三軸旋管噴嘴」(the three-bearing swivel duct nozzle,3BSD)架構,則從康維爾在1972年6月設計Model 200機型方案所得到的靈感,並購自俄國Yak-141性能及少量設計數據以供X-35參考[19]。
F-35與它前一代戰機相比有如下進步:
頭盔顯示器已經整合到了像JAS 39、“幼狮”這样的第四代戰機上,而F-35已經利用頭盔顯示器完全替代抬頭顯示器的戰機,例如聯合頭盔顯示系統(Joint Helmet Mounted Cueing System,JHMCS)。
F-35B曾由於設計超重3,000磅而達不到標準的危險。為此,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增大了發動機的推重比,並且缩薄了機身蒙皮,缩小了武器倉與垂尾,內部管線配置,重新設計了機翼構造與航電系统等,终於缩减到2205磅的重量。
F-35雖為F-22的低階輔助機種。然而因後發優勢,像航電系統,甚至飛機結構隱形(特別是低可偵測DSI進氣道設計)反而都比F-22還先進。
第一架進行試飛的F-35是空軍型F-35A,編號AA-1。試飛時間是2006年12月15日在德州沃斯堡展開。
第二架F-35A(編號AF-1)於2009年1月14日進行第一次試飛。
第三架F-35A(編號AF-2)於2010年4月20日試飛。
雖然只有F-35B才算是垂直起降型,但相對於傳統的戰鬥機,即使是A和C型的起降距離都算短距起降的。另外,A、B、C三型結構差異比外表來得大[21]。
美國國防部與洛克希德·馬丁於2013年5月31日交付給國會一份IOC報告指出,F-35三種版本在初始作戰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IOC)測試結束之時間分別為:[22] [23]
F-35A,為美國空軍與其他國使用型號,屬傳統起降型。價值1.116億美元,F-16和A-10的後繼機種,F-22猛禽式戰鬥機的輔助型號。
2016年8月2日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司令赫伯特·卡萊爾上將宣佈,美國空軍首支具備12-24架F-35A的作戰中隊具備初始作戰能力[24]。
2017年1月23日至2月10日舉行的第17-1號紅旗演習,駐紮希爾空軍基地(英语:Hill Air Force Base)的美國空軍第338戰機聯隊與及預備役第419戰機聯隊的F-35A首次參與,演習期間共執行了226次原定飛行架次中的207架次飛行任務,妥善率達90%。空戰表現共擊落敵機145架,7架F-35A皆在視距內被擊落,經換算後交換比為1:20。對地方面成功執行了壓制敵方防空系統的任務,對51座中的49座地對空飛彈投下了模擬彈藥[25][26][27]。
2017年4月15日隸屬於美國空軍希爾空軍基地第388戰機聯隊第34戰機中隊及預備役第419戰機聯隊第466戰機中隊的F-35A,橫越大西洋前往英國的雷肯希思皇家空軍基地(英语:RAF Lakenheath)參與訓練任務,成為F-35A自宣佈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後首次的境外佈署及跨越大西洋至歐洲的訓練佈署紀錄[28][29]。
F-35B,美國海軍陸戰隊及英國皇家海軍採用的型號,是垂直/短場起降型。單座設計,搭載3台電腦。两级对转升力风扇是F136发动机之外新增加的装置,是F-35B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安装在驾驶舱后部,可提供44.5千牛的附加推力,所以使主发动机能在较低温度下以较小的负荷运转,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F-35B的垂直升力主要靠机上装置的两级对转升力风扇提供,它的进气道自然就可以设计得比较小。價值1.094億美元,為AV-8B獵鷹式垂直/短場起降型戰鬥機的後繼機。可以進行垂直起降的F-35B(編號BF-1)於2008年6月11日進行第一次試飛,不過起飛的過程仍是採用傳統的滑行方式。BF-1同時也是19架系統發展與展示(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mostration)機組當中的第二架,以及第一架採用重量最佳化生產程序的飛機。
第二架F-35B(編號BF-2)於2009年2月25日試飛。
第三架F-35B(編號BF-3)於2010年2月2日試飛。
第四架F-35B(編號BF-4)於2010年4月7日試飛。
2011年1月,美国防部长盖茨宣布将进行为期两年的F-35B生产暂停,以期重新设计以提高表现,如果不成功将会取消该子型号。[30]
洛克希德·馬丁副总裁Tom Burbage曾说大部分的F-35发展延误都是由于B型造成的。[31]而陆战队打算先一步不经足够的验收部署F-35B初步作战能力。[32]
2012年1月20日,继任盖茨的Leon Panetta称“所有人都相信F-35B已取得了足够的进展”而恢复生产计划。[33]
2012年8月8日,1架F-35B試驗機BF-3完成首次空中武器投放。BF-3於馬里蘭・大西洋測試區從內部武器艙試驗投放了1枚1000磅的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34]
2016年11月18-20日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F-35B出海登艦測試,將12架F-35B搭載於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上,驗證閃電航母(Lighting carrier)概念,測試目的為了解F-35B的開發程度及如何將F-35B融入海軍陸戰隊與海軍的作戰結構之中。海軍陸戰隊第1陸戰隊作戰測評中隊(英语:VMX-1)(VMX-1)指揮官Colonel George Rowell上校指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原計劃搭載F-35B的上限為20架,認為可增加搭載至22架F-35B使能為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隊(英语:Marine Air-Ground Task Force)(MAGTF)提供最大的空中支援能力[35]。
F-35C,美國海軍考慮使用的型號,屬於艦載型。為確保低速時的安全性,主翼及垂直尾翼的面積加大。两翼可折叠。用於在傳統起降型航空母艦起降的尾勾給強化了。價值1.429億美元。為F-18的後繼機種,而燃料搭載量還要比F-22猛禽戰鬥機更大。海軍艦載型F-35C於2010年6月6日在沃斯堡進行第一次飛行。這架編號CF-01的F-35C一共飛行57分鐘,飛行員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試飛員Jeff Knowles,Jeff同時也擔任過F-117戰鬥機的首席試飛員,翼面積和尾翼面積比A/B型大,將裝備在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上。
CF-01是在2009年7月28日出廠,然而一些組件運交延遲,加上設計方面的修改,導致第一次試飛的時間從2009年底延後到2010年6月。初期試飛計畫包括15次飛行,接著進行結構偶合和震動測試。接著在2010年10月會將CF-01送到馬里蘭州帕特森河海軍基地與F-35B一同進行後續的試飛工作。[36]
2016年8月23日美國海軍第23飛行試驗與評估中(英语:VX-23)(VX-23)及帕德森河整合測試組,於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上完成F-35C的第三期開發測試(DT-III),測試進行了41飛行架次完成所有的測試項目,測試比預期早一週完成,測試中發現當F-35C輕掛載彈射起飛時會遭遇突然且猛烈的震動,引致飛行員頭盔顯示器(HMD)以及氧氣面罩移位,導致飛行員升空後無法判讀頭盔內的投影資訊需飛行員自行調整後才能正常閱讀[24][37][38]。
F-35I,為以色列空軍所使用的型號,暱稱為ADIR,希伯來文的意思為「全能者」。機體原型為F-35A,內部航電系統則由洛克希德馬丁出廠時加裝以色列航太工業公司所開發的專用C4I模組,加強並獨立於美國且先進的指管資訊處理能力;電戰系統亦加裝由埃爾比特系統公司 (Elbit Systems)開發的Elisra電戰系統; 武器及作戰支援系統方面也經修改整合至能夠使用以色列自製的各式武器系統[39][40][41]。
雖然美國是主要的購買國與資金提供者,但英國、義大利、荷蘭、加拿大、挪威、丹麥、澳洲和土耳其也為開發計劃提供了43.75億美元經費。總開發經費預估將超過400億美元,主要由美國買單,購買2400架戰機預計將另外再花費美國2000億美元[42]。九個主要參與國計畫在2035年前取得超過3,100架F-35[43]。2009年,以色列、土耳其和新加坡也在就採購F-35與美國進行談判。進一步的樂觀估計、F-35型戰機未來的總銷售量將會突破6千架,使F-35成為數量最多的噴射戰鬥機之一[44]。
JSF國際參與分為三級,等級大致反應出對此計畫的財務支援、轉移的科技數量、可競標的分包合約和國家取得飛機的順序。英國是唯一的「一級」合夥人,貢獻25億美元,約研發經費的10%根據1995年英美簽定使英國加入此計畫的瞭解備忘錄[45][46]。「二級」合夥人是義大利,貢獻10億美元,和荷蘭,八億美元。「三級」合夥人是加拿大四億四千萬,土耳其一億七千五百萬,澳洲一億四千四百萬,挪威一億二千二百萬和丹麥一億一千萬。以色列與新加坡是安全合作成員。[47]
一些合夥國家對JSF計畫的公開支持出現動搖,並暗示或威脅除非他們穫得更多分包合約或技術轉移,他們會放棄JSF轉採用颱風戰鬥機、獅鷲戰鬥機、達梭飆風戰鬥機或干脆僅升級他們現有的飛機。挪威已多次威脅會停止他們的支援除非顯著增加他們的工業配額,儘管如此挪威仍簽署了所有瞭解備忘錄,包括最近一次關於JSF計畫未來生產階段細節的備忘錄,不過,他們也表明,他們會強化與JSF對手,颱風和獅鷲的合作。[48]
合作國 | 購買量 | 型號 | 預計服役年 | 變動 |
---|---|---|---|---|
澳大利亚 澳洲皇家空軍 皇家澳洲海軍 |
72 | F-35A | 2018 | |
加拿大 | 80 | F-35A | 2017 | 取消採購 |
美國 美國空軍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 |
1763 340 340/80 |
F-35A F-35C F-35B/C |
2013 2012 2016/2019 |
|
以色列 | 25 | F-35A | +50架選購 | |
義大利 義大利空軍 義大利海軍 |
60 15 15 |
F-35A F-35B F-35B |
2015 2015 |
|
挪威 | 48 | F-35A | 2015 | |
荷蘭 | 85 | F-35A | 2016 | +15架選購 |
英國 | 138 | F-35B | 2015 | |
土耳其 | 116→50 | F-35A | 2014 | 削減一半 |
日本 | 42 | F-35A | 2019 | |
韩国 | 40 | F-35A | 2018-2021 |
英國計劃為英國皇家空軍和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英语:Fleet Air Arm)採買各型F-35。
英國越來越對美國缺乏意願授權英國可無須依賴美國獨自維修和升級它的F-35的技術感到洩氣,據了解這主要是關於此飛機的軟體。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英國官員尋求一項軍武管制科技讓渡以獲得更多技術轉移,這個要求,雖有布希政府加持,但履次被美國聯邦眾議院外委會主席亨利·海德(Henry Hyde)眾議員阻擋,他認為英國必須加強關於轉移美國最先進技術給第三方的法律。[49]
BAE系統總裁麥可·透納(Mike Turner)抗議美國拒絕讓他公司取得此飛機的原始碼。在2005年11月21日,《格拉斯哥先驅報》一篇文章引述下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言論說:「若未獲授權取得飛控軟體原始碼,英國可能必須考慮是否繼續此計畫」[50]。保羅·德瑞森(Paul Drayson)上議員,英國軍購局局長,在2006年3月訪問華盛頓時立場堅定的表示:「我們要求此軟體技術轉移,若無法取得軟體原始碼我們將放棄購買此型戰機。」他還說假若交易失敗英國政府已有「B計畫」[51]。這可能是指海軍版的歐洲戰機。[52]
在2006年5月27日,布希總統和布萊爾首相宣佈「雙方政府皆同意英國將有順利操作、升級、佈署和維修聯合打擊機的能力也就是英國保有此飛機的獨立操作權」[53]。儘管如此,遲至2006年12月仍有對缺少技術轉移表達憂慮的聲音,不過,在2006年12月12日,德瑞森上議員簽署了一份符合英國對後續參與提出的要求的合約,例如取得軟體原始碼和獨立操作權,此合約提供「連貫的英國指揮鏈」操作此飛機。德瑞森說英國將「不須要有任何一位美國國民在我們的指揮鏈之中」[54]。不過,德瑞森還說,英國仍在考慮未公開的「B計畫」替代F-35。
在2007年7月25日,英國國防大臣證實他們已下單購買兩艘伊利沙白女皇級航空母艦,這使F-35B次型獲得購買機會。[55]
2016年6月29日,歸屬英國編號為BK-3的F-35B與另兩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護航下,飛行十個小時橫越大西洋飛抵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並將於2018年編入英國皇家空軍和英國皇家海軍服役[24][56][57]。
義大利原先計畫為義大利空軍購買109架F-35A,並為義大利海軍購買22架F-35B以部署於加富爾號航空母艦,取代龍捲風戰鬥轟炸機、AMX、AV-8。[58] 最終義大利決定購買共90架F-35,包括空軍60架F-35A、15架F-35B及海軍15架F-35B。[59]
2015年3月12日,義大利卡梅里組裝工廠展示義大利第一架F-35A(編號為AL-1)。[60] 同年12月3日,該架F-35A(編號為AL-1)正式交付予義大利空軍[61],該架F-35A為首架海外製造的F-35[24]。
2016年2月5日,隸屬義大利空軍的F-35A,飛行7小時橫越大西洋飛抵美國帕圖森河海軍基地,途中義大利空軍派出KC-767A空中加油機為F-35A空中加油,成為F-35首次由非美國空軍加油機空中加油認證試驗的紀錄[24][62]。該架F-35A並駐紮於亞利桑那州路克空軍基地作訓練飛行員的任務[24]。
2016年12月12日,義大利空軍第32聯隊第13中隊接收由意大利自行生產編號為AL-5及AL-6的F-35A,該兩架F-35A由意大利空軍飛行員駕駛,由北部產地飛往南部空軍基地,使義大利空軍成為世界首支得到美國海外可作戰之F-35的軍隊[62]。
2017年5月5日,意大利首架由卡梅F-35最終組裝廠組裝的F-35B舉行出廠儀式,該架F-35B將於2017年8月底進行首飛,該機亦是美國本土以外首架組裝完工的F-35B[63]。
荷蘭計畫为荷蘭皇家空軍购买85架F-35A,用于取代老化中的F-16AM機群,荷蘭政府預計這將包括55億歐元的采购预算和91億歐元的30年使用预算。[64]
2016年5月23日,兩架歸屬荷蘭皇家空軍編號分別為AN-1及AN-2的F-35A,飛抵荷蘭本土[24][65][66]。
在2005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宣佈它將購買JSF的決定由2006年延至2008年,因而超過當時政府的任期。澳大利亚和英国一样,堅持它必須能取得所有修改和修理飛機所需的軟體。澳洲皇家空軍做的研究顯示F-35是「最適合澳洲所需的飛機」。[67]
澳洲內部對F-35是否是最適合澳洲皇家空军的飛機存在爭論,據一些媒體報導,遊說團體和政治家質疑F-35可能不能即時取代澳洲皇家空军老化中的F-111攻擊機和F/A-18大黃蜂戰鬥機。一些評論家認為更昂貴的F-22或歐洲戰機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在可能不會比F-35貴很多的價錢提供更佳的航程、空戰能力和超音速巡航。[68]
在2006年8月初發佈的一份聲明中,當時的國防部長布蘭登·尼爾森博士披露雖然F-35仍受政府支持,澳洲已開始研究其他替代方案以備F-35不可行時[69]。2006年10月,空軍副總司令,約翰·布拉克邦恩(John Blackburn)中將,公開表明澳洲皇家空军已否決在F-35出現延誤時購買過度時期的打擊機,並相信F-35是合適的[70]。不過在2007年3月6日,尼爾森部長宣佈澳洲政府將向波音購買24架F/A-18F超級大黃蜂填補F-111退役留下的空隙,預計花費60億澳幣[71]。不過,尼爾森部長仍然贊成澳洲購買F-35,2007年3月在澳洲電視台的發言,尼爾森部長表示F-35有5%的性能是機密,他聲稱,「這5%真的很有價值」。[72]
在2006年12月13日,尼爾森部長簽署JSF生產、維修和後續研發瞭解備忘錄,此合約為澳洲對JSF的取得和後續支援提供了合作框架[73]。澳洲最初預計花費160億澳幣購買100架F-35A。[74]
2009年,陸克文(Kevin Rudd)政府批准斥資32亿澳元購買14架F-35。
2014年4月30日,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正式宣佈該國將購買72架F-35。採購计划总成本为124亿澳元(或约116亿美元,或人民币717.8亿元),是澳大利亞有史以来最大規模的軍備采购之一,預計前14架將於2018年交付并于2020年时投入裝備[75]。
在2002年7月12日,土耳其成為JSF計畫第七個國際合夥人,加入英國、意大利、荷蘭、加拿大、丹麥和挪威。在2007年1月25日,土耳其簽署關於F-35生產的瞭解備忘錄,據報導土耳其預計花費110億美元訂購100架F-35A「CTOL/空軍版」[76]。據報導此飛機將授權土耳其航空工業公司在土耳其生產。
TAI和諾曼公司在2007年2月6日簽署購買意向書,根據此購買意向書,TAI將成為F-35低速初期生產(LRIP)兩階段時期中央機身的第二來源,自LRIP-1開始生產,並在LRIP-2生產最少400個中央機身。[77]
在2007年12月10日,土耳其航空工業公司獲諾曼授權開始為兩架F-35製造零組件,即合成元件和飛機出入口,這將用在F-35中央機身,諾曼公司在洛馬領導下為此飛機生產的重要部分。[78] 本型戰機預計取代F-4、F-5等老舊機種。
加拿大國防部尋求在2020年前替換老化中的CF-18機群並對F-35抱持很大興趣,國防部官員表示預架生產80架將花費38億美元,但此數額未包括訓練、維修和任何後續費用。加拿大可待2012年再決定是否購買F-35,不過他們已投資一億五千萬美元在JSF計畫。[79]
在2010年7月16日,加拿大国防部长彼得·麦凯(Peter Mackay)宣布,加拿大政府决定斥资90亿加元(约合86亿美元)购买65架美国生产的第五代F-35闪电2型联合攻击战斗机。[80]
加拿大政府在2012年12月12日宣布,决定停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战机,重新启动采购程序,招标时将考虑所有货源,寻找新的替代战机。
在2003年,以色列簽署價值近2千萬美元的同意書,正式做為「安全合作成員」加入F-35系統研發和驗證[81]。以色列空軍在2006年表示F-35是IAF重整計畫的關鍵部份,並且以色列計畫花費50億美元購買超過100架F-35A戰機替換他們的F-16戰機[82]。在對中國軍售喊停後,以色列在2006年7月31日暫時回復F-35發展夥伴的身份。[83]
在2007年9月3日,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Gabi Ashkenazi中將宣佈購買一中隊F-35並將在2014年開始陸續接收,不過,美國國防官員後來同意讓以色列最早在2012年開始接收[84]。每架F-35預計高達五千到六千萬美元。[85]2008年9月美國政府同意向以色列出售25架的F-35A,日後並追加50架的F-35A或是F-35B。2016年12月12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訪問以色列,共同慶祝第一批兩架F-35I戰機運抵以色列。2017年1月16日晚上兩架僅接收後一個月的F-35I執行首次夜間飛行任務,為以色列空軍所有機型當中最快執行夜間飛行任務的機種[86]。2017年4月23日第二批次共三架F-35I戰機飛抵位於內蓋夫沙漠的內瓦提姆空軍基地(英语:Nevatim Airbase),連同第一批共5架F-35I編入別稱金鷹中隊的140中隊(英语:140 Squadron (Israel)),預計2017年內達到初始作戰能力[87][88]。
截至2007年7月F-35也是印度空軍的潛在選擇,這被理解成向IAF販賣F-16多用途戰機策略的一部份。[89]
日本原本希望獲得F-22戰機,曾向美國提出過購買意向。但是美國政府為避免技術外洩為由1998年立法規定F-22禁止出口,日本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F-35。日本防衛省在於2012年初召開機型選定委員會,F-35即使延遲交機,但仍將是航空自衛隊下一代戰機的首選,2012年5月4日新聞,美國國防部日前向國會提交報告稱,日本計劃購買的42架F-35戰機總價預計將高達到100億美元,以汰換掉老舊的F-4J機隊[90]。
2011年12月20日,日本政府召開安全保障會議和內閣會議,決定以F-35汰換航空自衛隊老舊的F-4S「幽靈二式」戰鬥機、三菱F-1戰鬥機,作為下一代密接支援戰機,以負責對地對海打擊任務。防衛省將於2012年度預算編列採購經費,期望美國能在2016年交機。防衛省起初將F-35、美國波音公司F/A-18「超級大黃蜂式」戰鬥機以及歐洲「颱風式」戰鬥機作為下一代主力戰機候選機種,而一如預期,匿蹤性能出色、與自衛隊現有戰機在資訊分享方面匹配的F-35終於出線,因應中國研發中的殲-20隱形戰機所帶來的衝擊平衡壓力。
2013年12月17日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戰略》與新的《防衛計劃大綱》等文件,闡明未來五年把國防開支增加5%,再增購100架F-35。[91]。
2015年12月,日本於名古屋組裝第一架F-35A戰鬥機授權生產型,AX-5聯合打擊戰鬥機。該架F-35A將於2017年進入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而且日本訂購42架F-35A之中,其中4架由洛克希德·馬丁於美國沃斯堡組裝,剩下38架則於日本名古屋工場組裝。[92]
2016年9月23日,洛克希德·馬丁於美國沃斯堡組裝的第200架F-35A舉行出廠典禮[3],該架戰機將歸屬於日本航空自衛隊[24],並於2017年1月12日首先交付至亞利桑那州路克空軍基地的國際訓練團隊作為培訓之用[93]。
2017年1月18日,首批兩架美國陸戰隊F-35B戰鬥機,飛抵日本山口縣岩國基地。這是F-35B首度部署在美國境外[94]。
2017年6月5日,在位於愛知縣豐山町的三菱重工業公司小牧南工廠舉行首架在日本組裝的F-35A出廠儀式,該工廠負責生產F-35的引擎等部分零部件、最終組裝及性能檢測[95][96]。
韓國空軍正在研製下一代戰機KF-X計畫,受到日本採購F-35以及中國研發中的殲-20戰機的影響,在對北韓的軍事保有優勢之下,目前招標採購60架先進戰機,具備隱形能力,也有可能採購F-35或是波音公司F-15SE沉默鷹,也是F-35的潛在客戶,預估為108億美元。[97][98][99][100]此型戰機預計取代類似用途的F-4、F-5戰鬥機。美國國防部也已同意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匿蹤戰鬥機,或波音的F-15SE「沉默鷹」戰鬥機出售給南韓,最後F-15SE出局,韓國採購40架F-35同時將繼續自行研發該國五代機[101]。
2016年6月9日,丹麥政府宣佈將採購27架F-35A戰機,取代現行服役的F-16戰機[24][102][103]。
挪威政府探購的52架F-35A,依照計劃將於2017年接收6架,當中3架將首先交付至亞利桑那州路克空軍基地作為培訓之用,其餘3架會於2017年11月初抵達挪威本土。2018年其後交付的F-35A將以每年6架的速度接收,並將直接飛抵挪威本土。挪威皇家空軍預計於2019年宣布已交付的F-35A具備作戰能力,並於2021年底取代現役的F-16機隊[104][105]。
雖然不具發展夥伴身分,但中華民國官方曾多次於不同場合向美國表達對F-35B的高度興趣,並有意借鑒其部分功能為其下一代戰機研發計畫的發展要點——尤其是短場起降、匿蹤、垂直起降、超視距作戰等優異性能。雖然國際軍評專家均認為以中華民國現況及未來衡量,非常適合布署F-35B以應付目前逐漸向中國大陸傾斜的空優,以及中國大陸對台灣大量佈署短程彈道飛彈摧毀其機場跑道,美方建議中華民國空軍採購F-35B垂直起降型戰機;但是對於是否能在未來順利取得或轉移F-35B技術以取代其現役的F-16等主力戰機,因牽涉到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台灣關係法》、台海軍力平衡、中美關係、及兩岸關係發展等,而尙無定論。 [106][107][108][109]
垂直舉升扇的動力透過引擎傳動軸傳送,該軸承受的壓力極大可比巡洋艦的車葉軸,所以是高度材料工程產物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F-35閃電II戰鬥機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
|
|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the Wikipedia article "F-35閃電II戰鬥機", which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3.0. There is a list of all authors in Wikipedia
3D,CAD,Model,Libary,Railway, Train, Ship, Marine, Submarine, Automotive, Locomotive, Bike, Car, Formula 1, Space, Aircraft, Aerospace, Satelite, Automobile, Yacht